• 邮箱帐号
  •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技术资讯
2016年中国电影技术:120帧/4K/3D已经成了现实
来源:中国电影报 杜思梦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7日

  坦白说,《阿凡达》带全球观众领略了3D IMAX 的视觉震撼之后,电影行业就再也没有出现什么能让观众们惊呼的同时又能帮助影院提高票价的新技术了。

  最近几年,电影技术的出新速度明显减慢,连续几年,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力远没有想象中强大,倒是2016年的电影市场上,再次因技术的革新带来了那么一点点儿视听颠覆,比如首次投入商业放映的120 帧,比如尚在探索阶段的VR 技术。如果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电影行业,全真人CG电影首次亮相大银幕、圆形画幅的创新以及动作捕捉技术的广泛应用都是值得在2016年被记住的亮点。

  继《阿凡达》的3D IMAX 之后 又有了《比利·林恩》的120 帧/4K/3D

  2009年,《阿凡达》上映,3D IMAX这个电影技术专有名词一时间走进数以亿计普通观众的认知领域。此后数年,3D电影制作热潮席卷全球电影业,而更换 3D设备更是成为当时电影院最流行的设备标配,就连巨幕品牌也从IMAX一枝独秀演变成百舸争流百家争鸣。已诞生五年的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幕 品牌——中国巨幕,时至今日也已长成具有相当品牌知名度的巨幕系统,其足迹遍布全国86个城市,并已走出国门打入美国及东南亚市场,银幕安装数量突破180块。

  《阿凡达》在电影界掀起的技术变革浪潮将归于平静时,2016年,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将一组新技术名词——120帧/4K/3D印在了观众的 脑海中。每秒120帧的拍摄效果在放映中不会让人看到快速横移镜头时的拖尾效果,动作戏的表现更加流畅,4K令画面更加清晰,再加上3D的立体效果,使 用这组技术后,《比利·林恩》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角色经历的战斗场面中,体验着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冲击感,仿佛与电影中的角色同在一起。这也让这组名 词一度跃升为2016年电影领域最热之技术名词。

  与《阿凡达》的3DIMAX不同,《比利·林恩》上映时,全球没几家影院能够放映120 帧/4K/3D 的电影,由于放映设备的普及率低及影片本身的特点,也导致了此次以高帧率为重点的技术变革之影响力不及3DIMAX来的猛烈,但仅从上海影城的“120帧/4K/3D”影厅单张票价定价超过200元,18天完成票房超1800万元的市场表现看,观众对这一新技术的超高热情,相信如果越来越多创作者愿意做出120帧的尝试,影院的改造热情及观众的观影热情仍将有很大的释放空间。

  VR热潮席卷全球 VR电影蠢蠢欲动

  2014年4月,Facebook以近20亿美元收购Oculus,震撼世界,也把VR这个概念一下子带到了大众中来。2016年,国内外巨头纷纷大举进军VR,使得VR 概念异常火爆,而2016 年也被赋予了“VR元年”的称号。 2016年,游戏、演唱会、网剧等领域纷纷开始了VR商业产品的开发,只是电影行业对VR的使用尚处于试验阶段。

  导演们正在摸索如何用VR来讲好故事,国际上林诣彬执导的5分钟VR剧情短片《Help》率先做出尝试,而我国首部VR剧情短片《活到最后》也已问世,影片集 结了推理、悬疑、密室等元素,运用VR技术将观众全身心引入到电影世界里。短片探索之外,也有不少导演和制片公司开始了VR 电影的长片制作计 划。2016年张艺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当红齐天集团发布了旗下VR品牌SoReal,并宣布推出线下VR娱乐体验空间。有报道称,张艺谋准备尝试使用VR技术拍 摄电影。导演高群书在2016年宣布将与国际特效公司合作开发两部VR电影,一部取材自日本奇幻电影《美女罐》,另一部是中国传统的剑侠题材。贾樟柯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新学期开学典礼 上表示计划将于2017年拍摄一部VR剧情长片,以探索这种代表着未来的电影发展趋势的新型电影形式。此外,光线、华策、华闻、SMG、追光动画、米粒影业、大麦、河马动画等电影公司都已开始涉 足VR制作。

  除了制作行业,VR业已延伸到放映终端布局,IMAX此前曾高调宣布体验中心计划要进军中国,无独有偶,国美也宣布和荷兰Samhoud Media合作在北京建 造VR影院。看起来,VR 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但对于这项颠覆以往视听方式的新技术而言,无论在电影制作还是电影放映领域的布局,还有 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现阶段谈VR电影问世,可能还为时尚早,但VR的浪潮已经无人能挡。

  无实景拍摄 首部国产全真人CG电影问世

  2016年国庆档,郭敬明执导的魔幻电影《爵迹》顶着争议进入观众视野,这部被冠以“华语首部全真人CG电影”头衔的《爵迹》全片每一个镜头都将由电脑 特效生成,没有任何实景拍摄。影片采用3D动作捕捉,一次性奉献将近40个实体建模全动作捕捉的CG角色,这也使影片成为迄今为止,国产电影中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最多的影片。影片所呈现的特 效令观众折服,《爵迹》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国产全特效大片的空白。

  《爵迹》在制作技术方面由两大板块组成:动作捕捉和CG制作(虚拟特效)。影片中所有视觉产物,大到高山堡垒,小到一花一木,均由电脑生成,没有任何实 景拍摄。片中的所有角色并不是真人,而是由CG制作完成。制作团队利用设备记录下演员的动作与表情,把这些信息输入电脑,“复制”出虚拟的人物,并且是这些人物们都具有演员的身形、外貌等等。

  根据影片官方消息,《爵迹》所使用的CG特效由400多位数字工程师历经一年半渲染出来的,片中的人物形象力求达到与真人的肤质、头发一样,精度可以精确到毛孔。

  《爵迹》在特效运用上的精致和精准打破了国产电影特效粗糙的魔咒,而它的出现,同时让CG大片在华语市场迈向全新阶段。《爵迹》之后,又有一些国产特效大片已经投入制作,预计在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将出现更多具有国际水准的特效大片。

  “圆形画幅”大胆的视觉试验

  早在《我不是潘金莲》放出第一款预告片时,影片极具实验色彩的圆形画幅就引发了业内和观众的好奇心,这个具“窥视”效果的圆圈几乎贯穿整部影片,所有演员的表演和摄影师的取景方式全部推倒重来,打破以往常规模式,依据圆形 画幅独有的特质重新设计,减少了特写、近景镜头,大量使用中、远景,同时仍能保证镜头中的信息量,影片呈现出的最终效果令人大开眼界,而这一大胆尝试也创立 出一种带有中国古典韵味的美学风格。

  《我不是潘金莲》对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影片在形式上充满了新意,除了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和金马奖对影片艺术上的肯定,《我不是潘金莲》也 不失为2016年中国电影技术领域的一抹亮色。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